探究厭學癥
根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小學生中90%左右有厭學情緒,其中有30%左右的中小學生在受著厭學的困擾,有10%的中小學生因厭學引發(fā)了諸多不良情緒和行為,甚至有的出現退學、離家出走、自殺等極端行為……
遺憾的是對于厭學特別是厭學癥,無論社會、學校還是家長,對此還了解不夠,對它的危害更是估計不足。
從心理學的角度,厭學癥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上的厭學癥是指學習者由復雜原因引起的對學習行為產生的厭倦、厭棄、排斥、拒絕、焦慮等心理體驗及行為。廣義上的厭學癥是指學習者對學校環(huán)境、學習行為和人際關系的一種厭倦、厭棄、排斥、拒絕、焦慮、恐懼等心理和行為。
厭學癥對對社會,對家庭,特別是對青少年的成長具有極大的危害。概括起來最少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會造成學習成績的全面下滑,甚至造成輟學和失學。
第二、造成心理和精神問題。厭學癥常伴隨著焦慮、恐懼、抑郁、沮喪、逃避、自卑、無動機等情緒體驗。長時間的厭學極易導致情緒情感障礙和精神障礙。
第三、引發(fā)家庭問題。孩子厭學后,家長極易急躁、擔憂、憤怒,夫妻間往往的相互指責埋怨,導致家庭矛盾和沖突甚至激化。
第四、造成個人成長的停滯和退行。孩子在學校除了學習外更重要的是適應環(huán)境,適應社會,完成社會化而最終走向社會。因厭學而輟學的孩子失去了學校應有的管理和約束,時間觀念和責任意識更加淡漠,會變得無所事事,放任自流。他們大多與社會疏離,極易迷戀和依賴網絡而成癮,造成個人成長的停滯和退行。